從香港四大天王看當時娛樂榮景;而你那時在做什麼?
2021/09/30 15:57
記者|K5新聞中心 圖|K5新聞網、網路拍攝地區:台灣桃園

1985年,劉德華被雪藏了。主演《投奔怒海》後,這個藉藉無名的新人終於在一票龍套中脫穎而出。因為外貌俊朗,又肯吃苦,電視劇都樂意找他拍戲。為了賣座,TVB讓劉德華與梁朝偉、黃日華、苗僑偉、湯鎮業組成「無線五虎將」,一起演戲、唱歌、跳舞,偶爾還得表演雜耍。受傷是常有的事,可為了熬出頭,他從來不敢喊累。
眼看著成龍、周潤發電影一部接一部,劉德華心裡羨慕,想跳出電視劇,去電影圈闖一闖。續約之際,劉德華提出自己的計劃,卻遭到拒絕;TVB還要給他安排經紀人,左右他選片的權利。商談不下,雙方撕破臉,他被雪藏400多天。也是同一年,劉德華與華星唱片簽約,發行了第一張唱片《只知道此刻愛你》。那時候的歌壇群星璀璨,譚詠麟、張國榮、林子祥、陳百強、葉倩文等天籟比比皆是。相形見絀,劉德華被嘲不會唱歌,唱片銷量也十分慘淡。
就在此時,初戀林安琪傳來結婚的消息。他曾經為了兩人的未來而打拼,如今卻要看著她嫁給自己的好友。重重打擊,壓得他喘不過氣。彼時,另一個備受挫折的年輕人,剛剛從泥沼中掙扎出來。24歲的張學友有兩個身份,一個是航空公司的票務員,每月領3000元的薪水;一個是寶麗金唱片的新人歌手,公司卻遲遲未給他安排工作。
眼前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,但賭徒父親敗光了家裡的錢,他不敢辭職,只能焦慮地等著,一遍遍苦練簽名,做著「萬一明天就火了」的夢。幸好,真的紅了。3個月後,唱片《smile》猶如平地一聲驚雷,將張學友推到了大眾面前,《情已逝》一曲,還拿下了當年十大勁歌金曲獎、十大中文金曲獎。
這個毫無經驗的天才歌手,成了那一年最有前途的新人。張學友站在舞臺中央唱歌,聚光燈之外,暗處的郭富城正在努力伴舞。從TVB舞蹈訓練班畢業後,他領著微薄的薪水,給當時最火的藝人們伴舞,臺下萬千掌聲,卻沒有一個人為他鼓掌。
生活灰暗,他只能埋頭苦幹。那一批香港明星,為賺錢養家改變命運而進入娛樂圈,比比皆是。但黎明是個例外。他出生在北京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,4歲移居香港,15歲留學英國。多年後李嘉欣說:黎明從小熏陶出一身的富貴氣,一種與生俱來、骨子裡透出的優雅和舉重若輕。
19歲這年,他休學回到香港養病。機緣巧合,黎明被星探發現,隨後參加碧泉新星大賽,拿了個冠軍回來。父親為了讓他回到英國完成學業,約定再參加一次比賽,倘若進入前三,便任他喜歡去。那時候,誰也沒預料到,這四個「平平無奇」的年輕人,會在香港、亞洲乃至世界,掀起一股時代浪潮。
八十年代的香港,一躍躋身亞洲四小龍。經濟起飛,娛樂圈隨之迎來盛世。武俠劇的熱風吹到大陸和臺灣,粵語歌跟著傳遍大街小巷,人們縱使不懂,也會跟著哼兩聲。有了第一張唱片的佳績,張學友趁熱打鐵發行《遙遠的她》,再次走向高峰。用他自己的話說:當時就飄了,覺得沒什麼歌是我唱不了的。
早年得志讓他染上酗酒,喝醉了就開始鬧事,在朋友婚禮上調戲新娘,在梅艷芳生日會上砸蛋糕,在公司聚會上潑老板一臉酒。與此同時,哥哥借著他的名頭在外賭博欠債,無論張學友如何勸阻,哥哥也不肯收手,兄弟二人越鬧越兇。負面八卦逐漸蓋過了天才光芒,《太陽星辰》之後,張學友的唱片銷量直接落地,登臺演唱卻噓聲連連,走在路上也被人指著鼻子罵,連記者都看不下去勸他戒酒。
孑然一身的張學友在人生低谷中,碰見了另一個奮力掙扎的笨小孩。離開TVB後,劉德華像無頭蒼蠅,在爛片裡四處亂撞尋找出路。〝我很笨,也不知道哪部好,哪部不好,哪部會火,哪部不會,就只好多接一點〞。劉德華倒是電影拍了不少,可演技卻毫無突破。直到1988年,彼時的王家衛還是位編劇,最得意的劇本沒被導演採用,心有不甘,想自己拍又奈何資金不足。正愁著,劉德華找上門了:沒關係,我可以不用太多錢拍。於是,劉德華與張學友在《旺角卡門》裡相遇了。
第二年的金像獎,劉德華被提名最佳男主角,張學友則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,兩人這時走出了陰霾。而這時郭富城才剛剛迎來人生的第一個轉機。給大牌藝人伴了幾年舞,在片場裡跑龍套,幾年來遲遲熬不出頭,沒想到光陽機車的廣告反倒讓他一炮而紅。
躁動的九十年代初,儒雅的黎明摸索出了他的黎明。在香港發展受限,黎明跑去臺灣拍戲,《風雲時代》收視高漲,TVB後悔了,趕忙把他叫回來,主演《人在邊緣》,至今仍排在香港收視前十名。多年後回望這傲人的成績,人們才發現,這只是黎明的起點。
1992年,香港電臺看中了他們四人的商業價值,邀請他們同臺,「四大天王」的名號由此打響。雖然不是正式的組合,但四個人互補,滿足了粉絲所有需求和幻想。〝對你愛愛愛,愛不完〞的郭富城,激情且誘惑;〝是杯酒漸濃,或我心真空〞的張學友,癡情卻痛苦;〝今夜你回不回來,我的愛還在不在〞的黎明,深情又溫柔;〝逝去一首首歌,唯獨愛過痛過才能知〞的劉德華,悲情但執著。
那些年,四大天王火到什麼地步?唱片銷售一空,電影滿座,演唱會一票難求;卡拉OK裡,唱的是他們的歌;商店門口,掛的是他們的海報;雜誌封面、代言廣告,都有他們的身影。香港影視歌重量級獎項,被四個人輪流包攬。所到之處,總會擠個水泄不通。海外的粉絲也為之狂熱。
男孩模仿他們的唱腔和打扮,女孩癡迷他們的人設和魅力,現象逐漸瘋狂。借著「四大天王」這塊金字招牌,香港樂壇逐漸走向巔峰。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樓塌了,繁華盛世的背後,是逐漸被掏空的娛樂圈。後來香港大學教授朱耀偉說:我一直相信那是最好的年代,也是最壞的年代。四位天王站在娛樂圈的巔峰,帶領著粵語歌大放異彩,香港樂壇和影視產業日趨完整、專業。與此同時,四位巨星在上,新人難以出頭。
然而,大廈將傾。新舊世紀交替之際,大陸經濟起飛,臺灣樂壇也開始湧現新的原創歌手。周傑倫、王力宏、五月天、SHE等追星族的精力被分散,年輕的歌迷不再執著於聽不懂的粵語,轉而選擇傳唱度更高的國語流行曲。嘻哈饒舌音樂像一陣新風,吹散了纏綿卻平庸的傳統情歌。香港原創音樂後繼無人,李克勤、陳奕迅、謝霆鋒等歌手極具個人特色,卻再難挽回香港樂壇的頹勢。
但劉德華、張學友、郭富城、黎明四人,始終未停下腳步。進入21世紀,四大天王不再盤據於香港,開始朝著更大的版圖擴張。郭富城將重心轉移到電影上,《父子》中暴躁好賭的父親,《最愛》中身染愛滋的農村青年,《寒戰》中冷靜智慧的警察。他不再是那個油頭粉面的偶像派,而是演技過硬的影帝。
與郭富城相反,張學友息了影,專心唱歌。40歲那年,他被授予香港音樂最高獎項——金針獎。往後的二十年裡,張學友還在開演唱會,年歲漸長,卻依舊從頭唱跳到尾,不降調,不看提詞機。他說:我會一直唱到80歲!
至於劉德華,對待自己的事業,他兢兢業業,從不馬虎應付。更想著傳遞善良,扶植新人導演,幫襯新人演員,活成了華人的驕傲和榜樣。今天,劉德華已經60歲了。其他三人也逐漸老去。大眾對他們的狂熱早已消散,往事不再被提起。只是偶然驚覺,香港再也沒有天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