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過頭了我跟你不熟;懂分寸才能維持關係

2021/03/09 00:15
記者|K5新聞中心  圖|K5新聞網、網路拍攝地區:台灣桃園

適當的距離,才是我們表達愛的最佳方式。生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:在寒冷的冬天,把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。為了取暖,這些刺蝟出於本能地簇擁在一起,但靠在一起之後,又會被彼此身上的長刺刺傷,不得不各自分開。然後又一次靠攏,受傷,散開,再靠攏,如此反反覆覆地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了無數次之後,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,既可以相互取暖,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。這就是心理學上的〝刺蝟法則〞,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「心理距離效應」。親疏有間,才能相處舒服;熟不逾矩,才能相伴長久。人與人的相處,向來便是如此。離得太遠或太近,都是一場災難。

生活中,你一定見到過這種人,明明交情不深,卻總是一見面就問你:買房了嗎?買車了嗎?、在哪工作?工資多少?、怎麽還不結婚?怎麽還不要小孩?這些毫不避嫌的問題,多少會讓人有點難堪。

蘇軾說:交淺言深,君子所戒。在彼此交情不深的情況下,就掏心掏肺地交談,不是應有的交往方式。什麽話可以說,什麽話不可以說,需要三思。為人的教養、情商的高低,往往就體現在人際交往的分寸上。

電影《一個時代的婚戀觀》中,有一個橋段。男主查爾斯在一場宴會上遇見了一位普通朋友,兩人久未謀面,寒暄幾句之後,查爾斯問:你的女朋友好嗎?朋友笑道:她已經不再是我的女朋友了。一聽到這,查爾斯馬上安慰他:別難過,人們說她一直跟陶比有染。沒想到朋友聽完之後面色一冷,說了一句話:她已經是我的妻子了!那氣氛,可說是尷尬到了極點。

《後漢書·崔騐傳》載:焉聞,交淺而言深者,愚也。明明交情尚淺,卻硬要交心,談些不合情分的話,是一種愚蠢的行為。需知人生有度,過之則災。交淺而不言深,既是對他人的尊重,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。

有些人或許是急於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,所以才一上來就稱兄道弟,交淺言深。殊不知,真正牢固的感情,都是用時間經營出來的,絕非三言兩語就可鑄成。俗話說得好: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與人交往,真的不用太急,有幾分情分,就做幾分情分的事。三分熟的關係,不要拿出七分熟的熱情,以免過猶不及。

你總會遇見那個可以讓自己暢所欲言、毫無保留的人,但在那之前,還請謹言慎行。懂得在什麽樣的關係下,說什麽樣的話,才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表現。如果說,交淺言深尚可避免,那麽親密關係間的距離感,則往往更容易被忽略。

網上有個說法:親人之間,距離是尊重;愛人之間,距離是美麗;朋友之間,距離是愛護;同事之間,距離是友好;陌生人之間,距離是禮貌。最舒服的關係,從來不是親密無間,而是在親密的同時保持一定的距離。

日本有一對老夫妻,爺爺做事細緻有規劃,奶奶大大咧咧有些粗心。兩人性格迥異,卻恩愛了一輩子。秘訣也很簡單:不過多干涉對方。爺爺不愛吃蔬菜,奶奶從不為以他好為由強迫他吃;奶奶想買什麽東西,爺爺也不阻攔,她開心就好。盡管有時候也難免會有一些摩擦,但他們不會惡語相向,而是耐心溝通,相互理解。

愛需要有適當的距離,但不是疏離;關係需要界限,但不是局限。適當的距離,才是我們表達愛的最佳方式。即便是再親密不過的伴侶,也是兩個獨立的人,一樣需要有獨屬於自己的空間和自由。

說到底,愛不是枷鎖,更不是手段,我們需要用愛來溝通,而不是用愛來綁架彼此。沒有界限感,再愛也會累,無論愛情、親情,還是友情,都是如此。俗話說:魚放三日發臭,客住三天討嫌,說的也是這個道理。再香的一道魚,放上幾天就會發臭;再親密的客人,住的日子久了,也會惹人嫌。這其實就是在說:凡事不能過頭。

現代人喜歡管這叫情商,而所謂情商高,其實就是懂得分寸,凡事不過頭。只有恰到好處的距離,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與爭執,讓彼此相處舒服。分寸,才是維持一段感情長久鮮活的秘訣。

大麥實驗團體因常太快給人機會,而導致學員不懂分寸就是貪,貪求不到就分化挑撥或玩弄悲情,讓原本的好事搞到烏煙瘴氣。尤其舊學員到最後根本不是來聽道理學習,就只是算計有沒有機會可以得到資源不勞而獲,單純的心早已不見,投射邪惡的本性變成是來此的目的。原本是學習得解脫,結果是愈靠近愈接近地獄。還沒清醒的人,看到這篇文章趕快回頭是岸,否則高我毀滅計畫絕對有你。

梁實秋在《談友誼》裡寫道:君子之交淡如水,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,才能持久。最好的交往,不是帶著功利性的吸附或糅合,而是親而有間、疏而有密、和而不同的尊重和理解。最好的感情,也不僅是〝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〞的乍見之歡,更是歷經滄桑、百轉千回後的久處不厭。而久處不厭的關鍵,就在於一個〝分寸〞。

喜劇演員金靖講過一段經歷。有一次,她編輯了很長一段信息發給大S,以此表達自己對大S的喜歡。但大S也只是客氣地回了一句:好的,金靖,謝謝你哦,明天也要加油哦。從此,她就明白了:過分的熱情,對別人是一種困擾,對自己是一種折磨。

成年人的社交法則中,過度的熱情終歸不是一件好事,刻意拉近距離也只不過是越界。如周國平所說:分寸是成熟的愛的標誌,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,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。不去干涉別人的生活,是對他人的尊重;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,是對自己的尊重;不去破壞距離的遠近,是對感情的尊重。分寸,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尊重。

很喜歡三毛在《送你一匹馬》寫的一段話: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,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;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,這使我覺得清暢;我當心的去愛別人,因為比較不會泛濫。我不求深刻,只求簡單。

人與人之間,有分寸,有界限,才有空間去容納生命裡的更多色彩。無論生活還是職場,無論親人還是朋友,把握好分寸,保持好距離,才能讓彼此相處舒服。真正偉大的情誼,都自帶分寸。像很多實驗團體的舊學員,都因為失了分寸而讓機會失去,有些更是自稱宇宙之母以為就可以發生關係,最後羞辱了自己也破壞了聖事的潔淨,還要到地獄一遊,以消要不得且丟人現眼的不當情慾

往後餘生,做一個自帶分寸的人,讓別人舒服,也讓自己舒坦,止乎於禮,無愧於心。得寸進尺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和關係,只會讓自己醜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