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活成了影帝影后 唯獨沒有活成自己

2021/08/13 16:58
記者|K5新聞中心  圖|K5新聞網、網路拍攝地區:台灣桃園

最近有一件事情讓我特別感慨。一個玩了十多年的朋友,第一次讓我感到陌生。那日幾瓶啤酒下肚後,他第一次給我說了很多難以啟齒的過往。其實也不是多麼荒唐的事情,無非就是曾經無知的傷害過一些人,一些人的無知也傷害了他。

過去十多年,我們見過很多面、聊過很久的天、去過很多地方,在我眼中的他始終都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。可沒想到,在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下,卻是暗流湧動。

相處十多年,我從來不知道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,他是一個全然相反的另一個人。但轉念一想,對於其他人來說我又何嘗不是如此。生活中的每一天,好像都是在強迫性表演,身邊朋友那麼多,有幾個人會拿真面目示人呢?

就像《聖經》裡的這樣一句話:人的真面貌在肚子裡。人的真面貌在肚子裡,心理學將它稱作是〝角色效應〞。意思就是,不同角色下的我們,會有不同的性格與行為舉止,快速融入角色能幫我們勝任更多身份。可若把這面目藏得太久,那人很有可能會從天使變成惡魔。

1971年,心理學家菲利普·津巴多做了這樣一個實驗。他找來一群身心健康、青春洋溢的大學生,讓他們分別扮演〝獄卒〞和〝罪犯〞。為了模擬情景的逼真,津巴多讓每個扮演囚犯的學生都穿上囚服、戴上手銬、還抹去他們原本的名字

一開始,這些大學生們都很興奮,不管是囚犯還是獄卒,大家都相處融洽並無大事發生。可當大家逐漸進入角色時,情況一度陷入了不可控制的地步。第一次,因為一個囚犯沒有把被子疊整齊,獄卒主動使用了手中的權限,做出了相應的懲罰。

這一下,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。越往後,獄卒使用權限的頻率就越高,懲罰手段也越狠毒,從關禁閉到身體虐待,甚至最後上升到了不讓他們上廁所。進入獄卒角色的大學生們,從天使變成了惡魔。

而最魔幻的地方,是另一批大學生們也已融入囚犯角色,他們心甘情願接受著懲罰,哪怕精神都已變得不正常,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反抗、叫停實驗。

人的真面目都藏在肚子裡。陷入角色中的我們,都是拿著劇本的演員。在角色的要求與期待中,我們會不自覺地磨掉身上的稜與角,努力讓自己的一言一行與角色相匹配。

作為觀眾的我們,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被扮演的角色,而不是真真實實的個體。明明同一個人,卻常常分裂地讓人匪夷所思。我們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、家人的期待、朋友的期待、主管的期待和社會的期待,而假裝我們什麼都可以什麼都會盡力去討好所有的人。

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裡,對於我們個體而言,往往帶來的是內心的割裂與痛苦。在一期節目《少年說》中,有一個高中女孩說,希望弟弟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,可以不那麼懂事,不那麼乖。

站在臺下的媽媽聽到後,神情也難過了起來,她對女兒說:媽媽也希望你不用那麼懂事,你不用取悅所有的人,請你堅持做自己。可以看出,這個高中女孩把自己的叛逆、任性都藏在了肚子裡,只展現自己是乖乖女的一面。

也許,在過去十多年的隱藏中,在女孩一次次把自己揉圓了、捏扁了,變成模具之中的乖乖女時,她咽下了太多太多委屈,過得並不開心。其實我們每一個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裡的人,又何嘗不是這個女孩的翻版呢?

我們是好孩子,所以要壓制對父母的不滿與憤怒;我們是好員工,所以要笑著加班到深夜;我們是好父母,所以要心甘情願為孩子放棄夢想,很無力,又很現實。

臺灣漫畫家幾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超會投胎的富二代,從小事事順遂,是一個大企業的董事長。在外人眼中,他是幸運兒,那雙長在後背的翅膀也都是上天給的恩賜。只有在夜深人靜,董事長才能卸下白天的偽裝,去面對內心的痛苦,以及那雙煩人的翅膀。

可如此痛苦又能如何被外人發現,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暴飲暴食,變老、變腫。最後的最後,在一次次無法調和內心痛苦之後,他消失在了密林之中。

終其一生,多少人都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裡,向外人展示的那麼多模樣,好像每一個都是自己,可又好像沒一個是自己。匆匆來世上一遭,卻把人生過成這樣,這該多麼悲哀啊!

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裡,對於親近的人而言也是一種傷害。在《半熟家庭》這本書裡,作者提出這樣一個現象「半熟家庭」。所謂半熟家庭,說的就是朝夕相處的一家人,物理距離再近也無法彌補感情上的鴻溝。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,卻處於如此尷尬的半熟狀態,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人都把真面目藏在了肚子裡。

在《請回答1988》中,有這麼一家就是典型的半熟狀態:家裡的母親是失落的,她羨慕別人家的母子關係那麼近,簡直就是無話不說。可看看自己沈默的兒子,什麼事情都不會給她說,哪怕她努力去尋找話題,自己得到的除了失落還是失落;家裡的父親是孤獨的,他幽默搞怪,可家裡卻無一人願意陪他鬧、陪他笑。朝夕相處的妻子、辛苦養大的孩子,沒有一個人接他梗,更多時候不是熟視無睹、就是冷言冷語;家裡的哥哥是失意的,他對世界充滿了熱情與好奇,可這些興趣愛好卻被家人一次次嫌棄。他一次次興忡忡地分享自己的新發現,結果換來的不是分享後的喜悅,而是空氣中充滿的尷尬。

對於能看到所有細節的觀眾來說,在冷漠外表之下的家庭,其實處處都有著濃濃的愛。天天吼丈夫的妻子,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等丈夫回來後再一起吃飯;看似冷漠的兒子,卻能默默安撫父母的情緒,偷偷替哥哥實現夢想;無厘頭的父親,對自己摳門至極,對於家人卻能出手大方。

多少人又能透過我們臉上的面具,看到那個藏在肚子裡的真面目呢?我相信,任何一份愛都會在累積了一定時間與失望之後,逐漸消耗不見。若人生連這一點真情實感都沒有了,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?

佛陀曾與眾弟子到王舍城托缽。路過一家染布店時,佛陀久久站立不肯離開,他仔細地觀看著整個染布過程,染布師傅為了染出一匹白布得十分謹慎小心,生怕一丁點顏色都會把它給玷汙了。

回到精舍之後,佛陀就以染布為例給弟子們上了一課。他說,身處混沌之中,我們就要像漂染白布那般仔細對待自己原有的本真,布髒了可以再染,本真丟了就再難尋。一語中的,這樣的情形放在當下依舊適用。多少人一邊活成了角色期待的模樣,一邊又活成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。多少年輕人在本該朝氣蓬勃的年紀裡,卻選擇躺平到底。

這也是為什麼,我討論這一話題的原因。因為,在全社會都呈現半熟、空心狀態時,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〝以真示人〞的能力。做你自己,做好你自己,做可以讓自己開心的自己,做可以讓自己舒服的自己,也做可以讓自己感到自在和偶爾有點小情緒的自己。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嗎?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和不適合什麼嗎?好好找到這個定位,然後在這個定位宣告自己的能量和生活方式!

申請免費課程試讀,請點下圖進入

 

【延伸閱讀】新聞360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