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劇場耕耘台灣戲劇入圍金鐘24項大獎

2017/09/19 17:46
記者|鄭聖玲  圖|Q PLACE地區:台灣台北

第52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,植劇場共獲得24獎項入圍。亮眼的成績,來自於一群由王小棣導演統籌,為台灣電視戲劇貢獻熱情、智慧和心力的幕後推手。

近幾年因盛行一時的青春愛情偶像劇,標榜義氣黑社會衝突的本土劇模式,已無法滿足觀眾的胃口,加上韓劇、陸劇以精緻劇情,高成本,大製作,攻占亞洲各國市場,台劇受到嚴重的衝擊和挑戰。雪上加霜的是資深電視工作者及演員,為求得更大的空間,紛紛至對岸發展,致使台劇日漸式微,市場嚴重萎縮。在資金短缺,演員流失的惡性循環下,台劇每況愈下,幾乎走到谷底。

危機就是轉機,為台劇植下希望的種子

就在一片低迷中,2016年出現了轉機,植劇場的成立,為台劇重新注入新生命,被譽為一場溫柔的革命,也讓關心戲劇圈的大眾,看到台劇的希望與未來。由王小棣導演領軍,結合其他七位金獎導演,包括蔡明亮、陳玉勳、瞿友寧、王明台、許傑輝、徐輔軍、安哲毅等人,及資深優秀的編劇群,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戲劇型態和組合。植劇場突破了偶像劇與鄉土劇的發展模式,規畫了「愛情成長」、「驚悚推理」、「靈異恐怖」、「原著改編」四大題材為主軸的類型劇,以精緻迷你的八部戲劇呈現,並起用24位新人,企圖以新的表演能量,說不一樣的故事。

亮星計畫,激發創意,挑戰自我極限

植劇場為發掘有表演潛力的人才,成立了「Q Place 表演教室」,從300位報名者中,甄選出24位有潛力的新人,規畫了一連串的課程,加以培訓。

特別的是,三個月密集的扎實訓練課程並不是教「表演」的技巧,而是教與自己的對話,是貼近生活的引導。如:蔡明亮導演的生活料理,以「生活」為主體,體驗源自於生活的創作,領略表演的意義;王明台導演的水彩畫教學,思考水彩和表演的關聯,不斷延伸出意外的火花;感知體驗,讓學員體會表演時如何突破生理及心理的障礙。另有身體的運用,舞蹈與表演,美學私辨,面對自我,角色探索等等豐富的課程。甚至安排對咬字、身段、節奏要求十分嚴格的傳統京劇表演訓練,體驗運用肢體、眼神、動作,突破以往認知的局限和框架,挑戰身體的極限。從老師們啟發式的引導中,拓展了演員們的視野,也提升文化的素養和表演的專業。

金鐘帝后陣容加入,再創精湛演出

植劇場除了啟用培訓的新演員外,也力邀在戲劇領域表現傑出的演員參與演出,希望起帶頭和示範作用,可以激勵新手,發揮切磋的效應。也因為新穎多樣的劇情和題材,使得原本已有經驗的演員得到更多元的揮灑空間,將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,讓人驚艷。像得過金鐘獎項的楊丞琳、吳慷仁、柯淑勤、樊光耀、藍正龍等,都是實力派的演員,在這次植系列劇中,精湛的演技,再次獲得入圍金鐘獎的肯定。

題材新穎類型劇,編導厥功甚偉

在戲劇中,故事鋪陳能否吸引人,引起共鳴,甚至反映人生百態,教化人心風氣,編導提供的情境、題材,從各個面向、角度和層次去敘述一個貼近生活的故事,是很重要也是深具影響力的關鍵。植劇場八位執導功力深厚的導演,加上有豐富經驗的金鐘編劇坐鎮,擺脫以往了無新意反覆的題材,經過長達三年的規畫、討論、發想、調整,呈現出多元的全新樣貌。期間付出的心力、時間、智慧和專業,在在都展現了植劇場的理念和格局,及為傳承所做的努力和奉獻。
期望政府及企業的重視和支持,振興台灣影視文化

植劇場毫無疑問的讓台劇重新翻轉命運,創造口碑和收視雙贏的新局,證明台劇不是沒有優秀人才,也不是寫不出好劇本。只是,要徹底振興台灣影視文化,絕不能只靠少數人力挽狂瀾,也不是靠目前的成績就能達成。台劇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重視和企業的支持,不管是演藝產業政策或資金挹注,打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是政府的責任,且是當務之急。期望植劇場的成果不是曇花一現,而是一個真正全新的開始。
更多精彩深度新聞資訊請點入K5NEWS新聞網:www.k5news68.com

第52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,植劇場共獲得24獎項入圍。亮眼的成績,來自於一群由王小棣導演統籌,為台灣電視戲劇貢獻熱情、智慧和心力的幕後推手。

近幾年因盛行一時的青春愛情偶像劇,標榜義氣黑社會衝突的本土劇模式,已無法滿足觀眾的胃口,加上韓劇、陸劇以精緻劇情,高成本,大製作,攻占亞洲各國市場,台劇受到嚴重的衝擊和挑戰。雪上加霜的是資深電視工作者及演員,為求得更大的空間,紛紛至對岸發展,致使台劇日漸式微,市場嚴重萎縮。在資金短缺,演員流失的惡性循環下,台劇每況愈下,幾乎走到谷底。

危機就是轉機,為台劇植下希望的種子

就在一片低迷中,2016年出現了轉機,植劇場的成立,為台劇重新注入新生命,被譽為一場溫柔的革命,也讓關心戲劇圈的大眾,看到台劇的希望與未來。由王小棣導演領軍,結合其他七位金獎導演,包括蔡明亮陳玉勳瞿友寧王明台許傑輝徐輔軍安哲毅等人,及資深優秀的編劇群,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戲劇型態和組合。植劇場突破了偶像劇與鄉土劇的發展模式,規畫了「愛情成長」、「驚悚推理」、「靈異恐怖」、「原著改編」四大題材為主軸的類型劇,以精緻迷你的八部戲劇呈現,並起用24位新人,企圖以新的表演能量,說不一樣的故事。

亮星計畫,激發創意,挑戰自我極限

植劇場為發掘有表演潛力的人才,成立了「Q Place 表演教室」,從300位報名者中,甄選出24位有潛力的新人,規畫了一連串的課程,加以培訓。

特別的是,三個月密集的扎實訓練課程並不是教「表演」的技巧,而是教與自己的對話,是貼近生活的引導。如:蔡明亮導演的生活料理,以「生活」為主體,體驗源自於生活的創作,領略表演的意義;王明台導演的水彩畫教學,思考水彩和表演的關聯,不斷延伸出意外的火花;感知體驗,讓學員體會表演時如何突破生理及心理的障礙。另有身體的運用,舞蹈與表演,美學私辨,面對自我,角色探索等等豐富的課程。甚至安排對咬字、身段、節奏要求十分嚴格的傳統京劇表演訓練,體驗運用肢體、眼神、動作,突破以往認知的局限和框架,挑戰身體的極限。從老師們啟發式的引導中,拓展了演員們的視野,也提升文化的素養和表演的專業。

金鐘帝后陣容加入,再創精湛演出

植劇場除了啟用培訓的新演員外,也力邀在戲劇領域表現傑出的演員參與演出,希望起帶頭和示範作用,可以激勵新手,發揮切磋的效應。也因為新穎多樣的劇情和題材,使得原本已有經驗的演員得到更多元的揮灑空間,將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,讓人驚艷。像得過金鐘獎項的楊丞琳、吳慷仁、柯淑勤、樊光耀、藍正龍等,都是實力派的演員,在這次植系列劇中,精湛的演技,再次獲得入圍金鐘獎的肯定。

題材新穎類型劇,編導厥功甚偉

在戲劇中,故事鋪陳能否吸引人,引起共鳴,甚至反映人生百態,教化人心風氣,編導提供的情境、題材,從各個面向、角度和層次去敘述一個貼近生活的故事,是很重要也是深具影響力的關鍵。植劇場八位執導功力深厚的導演,加上有豐富經驗的金鐘編劇坐鎮,擺脫以往了無新意反覆的題材,經過長達三年的規畫、討論、發想、調整,呈現出多元的全新樣貌。期間付出的心力、時間、智慧和專業,在在都展現了植劇場的理念和格局,及為傳承所做的努力和奉獻。

期望政府及企業的重視和支持,振興台灣影視文化

植劇場毫無疑問的讓台劇重新翻轉命運,創造口碑和收視雙贏的新局,證明台劇不是沒有優秀人才,也不是寫不出好劇本。只是,要徹底振興台灣影視文化,絕不能只靠少數人力挽狂瀾,也不是靠目前的成績就能達成。台劇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重視和企業的支持,不管是演藝產業政策或資金挹注,打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是政府的責任,且是當務之急。期望植劇場的成果不是曇花一現,而是一個真正全新的開始。

加入【訂閱】看原創好新聞再抽好禮

明星360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