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誕生10週年- 革命性的智慧型手機

2017/09/20 12:45
記者|特派記者  圖|網路拍攝地區:台灣台北

今年是iPhone誕生的10週年,在iPhone問世以前,其實就有所謂的智慧型手機,系統像是,BlackBerry OS、Window Mobile、Palm OS、Linux + Java、Symbian。而這些智慧型手機,都存在一些問題如下:
螢幕:
主要以電阻式觸控為主,透過按壓力度大小來決定觸控的感應方式,而不是現今的電容式觸控,只要透過皮膚靜電就可以操控,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單點式按壓。
輸入方式不夠便捷:
需要透過實體鍵盤輸入文字,所以螢幕大小就會有所限制,機身厚度也無法變薄。有些系統會搭配手寫筆,甚至是滾輪,使用上都有所侷限。
網路連線能力:
瀏覽網頁並不方便,頂多只能拿來收發email。BlackBerry OS在這個部分有著強大性能,實用性和安全性表現非常傑出,是上述幾個智慧型手機系統裡頭,存活最久的。
人們需要帶著許多裝置,一部用於打電話、另外一部作為收發email、還有一部拿來聽音樂,是非常不便利的事情。而iPhone的誕生,除了解決過往的智慧型手機的問題之外,也將所有的功能全部整合在一支手機裏頭,還加入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操控方式。
首先是螢幕觸控的部分。透過多點式觸控技術(Multi-Touch)搭配電容式觸控螢幕,可以在手機上進行雙手點擊鍵盤輸入文字、對著照片以及地圖放大縮小、以及上下滑動清單選項、滑動解鎖、螢幕旋轉等相關功能。這些都是不曾在過往的手機上看到的觸控方式,也達成最直覺的手機螢幕觸控體驗,只需要手指就能夠完成所有操作,不再需要觸控筆、滾輪等等。使用者可以在iPhone上收發email、聽音樂、看影片、瀏覽網頁、看電子書、在地圖上搜尋自己的定位,以及找尋位置,甚至是規劃路線。這些使用者體驗讓iPhone成為真正的智慧型手機,而且簡單易用,體積小,就像把一台微型電腦放到口袋中。
iPhone的製造過程
在2004年,蘋果召集1000多名成員來研發iPhone,為此專案保密到極致,連員工在內部辦公室的日常上班動線都分離開來,甚至一些高級幹部都不知情。在那之前,蘋果已經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電腦與音樂公司。但從來沒有打造手機的經驗,也沒有人將多點觸控應用在手機上,風險非常大,大到在同一時間可能無法發表現有產品的更新之外,也無法打造出新手機,對蘋果來說是是雙重打擊。而且發展出iPhone新產品,勢必會打擊到自家的iPod銷售,甚至取代iPod的地位,這樣的破壞式創新,也是勢在必行。
此專案難度大到差點做不出來,蘋果首席設計師艾夫說:「在iPhone的開發階段,遇到不少技術問題,內部成員產生了不少疑慮,甚至覺得做不出來。」還說道:「蘋果之所以成功,是不斷追求卓越與創新,在既有的技術下不斷花心思改進產品。」
就在2007年1月9日,蘋果發表了第一款iPhone。許多人不知道的是,其實當初在發表會的iPhone,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,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當機情形,讓後台工作人員提心吊膽。賈伯斯就像變魔術ㄧ樣,巧妙地更換設備,讓台下觀眾以為都是同一台iPhone,以及照著工程師所找到的「黃金之路」按照一定的順序運作,讓iPhone看起來是一部能正常運作的手機。最後成功打電話給星巴克,開玩笑地要外帶4000份拿鐵,讓發表會順利成功落幕。
克服這些萬難之後,蘋果如今得到商業上極大的成功,從2007年問世至今,成功賣出10億支iPhone,讓蘋果的市值攀升到8400億美金,奠定了智慧型手機製造的領頭羊地位。
更多精彩深度新聞資訊請點入K5NEWS新聞網:www.k5news68.com

今年是iPhone誕生的10週年,在iPhone問世以前,其實就有所謂的智慧型手機,系統像是,BlackBerry OS、Window Mobile、Palm OS、Linux + Java、Symbian。而這些智慧型手機,都存在一些問題如下:

螢幕:主要以電阻式觸控為主,透過按壓力度大小來決定觸控的感應方式,而不是現今的電容式觸控,只要透過皮膚靜電就可以操控,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單點式按壓。

輸入方式不夠便捷:需要透過實體鍵盤輸入文字,所以螢幕大小就會有所限制,機身厚度也無法變薄。有些系統會搭配手寫筆,甚至是滾輪,使用上都有所侷限。

網路連線能力:瀏覽網頁並不方便,頂多只能拿來收發email。BlackBerry OS在這個部分有著強大性能,實用性和安全性表現非常傑出,是上述幾個智慧型手機系統裡頭,存活最久的。

人們需要帶著許多裝置,一部用於打電話、另外一部作為收發email、還有一部拿來聽音樂,是非常不便利的事情。而iPhone的誕生,除了解決過往的智慧型手機的問題之外,也將所有的功能全部整合在一支手機裏頭,還加入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操控方式。

首先是螢幕觸控的部分。透過多點式觸控技術(Multi-Touch)搭配電容式觸控螢幕,可以在手機上進行雙手點擊鍵盤輸入文字、對著照片以及地圖放大縮小、以及上下滑動清單選項、滑動解鎖、螢幕旋轉等相關功能。這些都是不曾在過往的手機上看到的觸控方式,也達成最直覺的手機螢幕觸控體驗,只需要手指就能夠完成所有操作,不再需要觸控筆、滾輪等等。使用者可以在iPhone上收發email、聽音樂、看影片、瀏覽網頁、看電子書、在地圖上搜尋自己的定位,以及找尋位置,甚至是規劃路線。這些使用者體驗讓iPhone成為真正的智慧型手機,而且簡單易用,體積小,就像把一台微型電腦放到口袋中。

iPhone的製造過程

在2004年,蘋果召集1000多名成員來研發iPhone,為此專案保密到極致,連員工在內部辦公室的日常上班動線都分離開來,甚至一些高級幹部都不知情。在那之前,蘋果已經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電腦與音樂公司。但從來沒有打造手機的經驗,也沒有人將多點觸控應用在手機上,風險非常大,大到在同一時間可能無法發表現有產品的更新之外,也無法打造出新手機,對蘋果來說是是雙重打擊。而且發展出iPhone新產品,勢必會打擊到自家的iPod銷售,甚至取代iPod的地位,這樣的破壞式創新,也是勢在必行。

此專案難度大到差點做不出來,蘋果首席設計師艾夫說:「在iPhone的開發階段,遇到不少技術問題,內部成員產生了不少疑慮,甚至覺得做不出來。」還說道:「蘋果之所以成功,是不斷追求卓越與創新,在既有的技術下不斷花心思改進產品。」

就在2007年1月9日,蘋果發表了第一款iPhone。許多人不知道的是,其實當初在發表會的iPhone,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,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當機情形,讓後台工作人員提心吊膽。賈伯斯就像變魔術ㄧ樣,巧妙地更換設備,讓台下觀眾以為都是同一台iPhone,以及照著工程師所找到的「黃金之路」按照一定的順序運作,讓iPhone看起來是一部能正常運作的手機。最後成功打電話給星巴克,開玩笑地要外帶4000份拿鐵,讓發表會順利成功落幕。

克服這些萬難之後,蘋果如今得到商業上極大的成功,從2007年問世至今,成功賣出10億支iPhone,讓蘋果的市值攀升到8400億美金,奠定了智慧型手機製造的領頭羊地位。

加入【訂閱】看原創好新聞再抽好禮

延伸閱讀:

3C高科技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