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人的最高殿堂金馬獎
2017/11/23 14:08
記者|莊睿庭 圖|莊睿庭地區:台灣台北

第五十四屆金馬獎(Golden Horse Awards,簡寫為GHA),頒奬典禮將在2017年11月25日星期六,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,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,台灣電視公司將全程LIVE播出,網路直播部分則委由遠傳friDay影音獨家播出。頒獎典禮將由陶晶瑩小姐擔任主持人;星光大道則由楊千霈小姐及劉傑中先生聯合主持,這場華人電影工作者最高榮譽盛會,想必將眾星雲集、星光熠熠。
為迎接盛會的來臨,11月3日至11月24日為金馬國際影展期間,讓觀眾可欣賞多部膾炙人口及入圍影片,此次開幕片由入圍多項提名獎項楊雅喆所導演的「血觀音」榮膺;獲得2013年金馬創投會議百萬首獎的動畫長片「幸福路上」則榮膺為閉幕片。金馬影展特別放映:VR電影「家在蘭若寺」,是蔡明亮導演的個人首部VR 作品,觀眾必須戴上最先進的VR 裝置,走進虛擬的蘭若寺,享受別於以往的電影感受。
金馬獎也歷經多次的轉型,第十五屆之前,金馬獎沒有所謂的入圍名單,連得獎名單都是提前公布,然後再由長官頒獎(符合當時重紀律的戒嚴時期)。今年共計有576部影片參與角逐,再創新高。本屆評審作業分三階段進行,初選階段共計18名評審,評審類別細分為四類(劇情長片類、紀錄片類、劇情短片類及動畫片類),選出初選名單並於8月22日公布;入圍名單則由11位複選評審就初選名單中,以討論、投票方式選出,此屆入圍名單已於10月1日公布,台灣電影今年在金馬獎很亮眼,入圍的影片數非常多、項目也很多;最後階段就是重頭戲選出得獎名單,此階段將於頒獎當天由評審團主席吳念真先生,率領複選的11位評審及金馬影后秦海璐、香港電影導演會榮譽會長張同祖、金馬獎最佳剪輯陳勝、國際知名華語電影學者裴開瑞(Chris Berry)等,開會討論選出,並於11月25日當日頒獎。
【金馬獎的沿革】:金馬獎與金鐘獎、金曲獎並列為臺灣三大娛樂獎,稱為「三金」。1962年政府為了促進發展電影事業,獎勵優秀國語影片及電影工作者,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辦第一屆金馬獎,「金馬」其實就是金門與馬祖兩離島的字首合併組成,期許能像前線官兵一樣擁有堅強奮發的精神及開創新局能力。至1968年則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,但1984年又改回由新聞局主辧與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。其後為因應民營化的政策,故於1990年將金馬獎、金鐘獎及金曲獎,都委由民間團體主辦。
金馬獎創立之初,角逐的影片都以國語發音或配音為主要,且申請者須為臺灣境內製片公司或經認可的華僑廠商。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自1991年起,只要是華裔人士都可以參加角逐,但還是以加入臺灣、香港兩地電影團體為限。1996年起,開放只要影片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語言,不限出品國家、資金結構或演員國籍,都可以報名參賽,中國大陸電影首度納入參賽的範圍。之後因應世界潮流的趨勢,自1997年起改定為「全球」華語影片競賽,漸漸放寬可報名的影片認證限制,另語言限制也相對的於2003年解禁,不再限制必須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語言,只要是華人地區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或方言都可以報名參賽,參賽條件設定不再狹隘,讓金馬獎盛宴發展至更國際化的藝術交流階段。
【閃亮的主角金馬獎獎座】:第一屆金馬獎獎座設計者已無可考,而第二屆獎座由已故雕塑家楊英風先生設計,早期獎座還分為大、中、小三種尺寸,馬身材質為銅,第十八屆開始,就不再區分為大中小三種尺寸。直得注意的是第四十屆為了慶祝金馬40,第一次將獎座貼上金箔,但在第四十一屆時又恢復青銅色的造型。之後有人提出獎座應該以金色為主以符合「金」馬獎的主題,且金馬執委會也認為這比較名符其實,所以表決通過以金色造型的金馬獎座為主,且一直沿用迄今。
現代金馬獎競爭激烈,角逐影片個個是好片,著實考驗著評審團的智慧及功力,在眾多影片能脫穎而出進入第二輪競賽的入圍名單,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肯定。每部電影作品都是電影工作者嘔心瀝血的傑作,一部電影需仰賴幕前幕後工作人員日以繼夜齊心協力才能完成,實屬得來不易,大眾的支持是持續出現好作品的動力,所以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支持,秉持著使用者付費的原則,支持正版,杜絶盜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