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選購適合自己使用的電腦
2018/01/22 14:43
記者|李銘偉 圖|李銘偉地區:台灣台北

適逢開學期間,許多學生煩惱著要買什麼樣的電腦?到底要分配多少預算?買太便宜,害怕之後沒多久還要花錢更換,買太貴怕又不值得。到底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呢?
首先,思考選擇要買的是桌上型還是筆記型電腦?
目前筆記型電腦都很耐操,可以開機整天運作都沒問題,唯一要注意的是散熱。桌上型電腦主要差別在於內部的硬體都可以自行組裝,但相對的,穩定性就不會太好,也不適合沒有相關拆解電腦技能的使用者。在高規格配備的部分,桌上型電腦價錢會相對來的便宜一些,因此如果沒有性能上的強烈需求,還是建議買筆記型電腦,因為攜帶方便,隨時都能打開來使用。
一般買筆記型電腦主要考慮的有以下幾點:
外觀:螢幕大小、解析度、厚度、重量
性能:記憶體、硬碟、CPU、顯示卡
上述要列入考慮的因素,取決於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習慣,而有以下不同:
商科/文科:此科系的學生,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電腦文書軟體,性能上不需要太強,主要以好打字為原則,螢幕選擇建議12或13吋左右的電腦就已足夠。因此攜帶方便、輕薄短小為主要選擇。
工程科系:大部分的工程軟體,以支援Windows作業系統為主,少數支援Mac作業系統。因此在選購電腦的時候,如果要購買Mac電腦,建議硬碟容量選擇要大,至少256GB以上,才會有多餘的空間分分配給Windows作業系統。如果是同時運行雙系統(Window和Mac),則需要較多的記憶體,建議升級到16GB以上,否則使用經驗會非常不順暢。此外,CPU也須考慮選擇Intel CPU Core i5 或i7以上,在運算上會比較來得快速。
如果是就讀電腦工程科學系所的學生,則須考慮使用固態硬碟(SSD),因為固態硬碟在讀取與寫入擁有極佳性能,會縮短每一次程式運作的時間。固態硬碟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螢幕關上就可以把電腦帶著走,不需要等到完全關機。
設計科系:主要以螢幕解析度為主,因為設計科系的學生需要常常盯著螢幕修圖,所以為了讓眼睛不那麼疲勞,以及顏色需求要精準,所以建議選擇配備高解析度螢幕的電腦為主。除了解析度之外,尺寸大小也很重要,如果購買的是筆記型電腦,額外選配一個外接大螢幕是有其必要性,尺寸大小建議20吋以上。由於設計類相關的軟體,對記憶體的需求也很大,因此記憶體的部分至少要有8GB。
多媒體科系:就讀此科系的學生,如果常常要進行影片剪輯,甚至要處理一些特效類的畫面,則電腦的選購需要全面性的提升,像是螢幕解析度要高,尺寸至少15吋,也建議選配外接螢幕20吋以上。CPU至少要選購Intel Core i5與i7等級,記憶體建議最小16GB,能擴充到32GB或64GB為最佳。獨立顯示卡也要列入考慮,因為在一些3D或特效畫面的處理上,有著極佳的表現。硬碟容量不需要太大,256GB已足夠,剩下的檔案都置放在外接硬碟裏頭,建議做成磁碟陣列(RAID),以防止影片資料損壞而遺失重要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