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謹華演藝哲學:離自己愈近,才會成功

2018/02/14 13:46
記者|林翠玲  圖|經紀公司地區:台灣台北

從《白色巨塔》、《敗犬女王》、《女王的誕生》到去年的《一把青》,楊謹華一直是金鐘獎的常客,卻始終無緣鍍金,今年再度以滾石愛情故事-《新不了情》入圍金鐘迷你劇集女主角獎提名。

歷經三度錯失影后的楊謹華坦言:「《一把青》未得獎後,她在家裡待了四天,四天的時間裡她無法控制眼淚,甚至第一天還難過得在家摔東西發泄情緒,她坦誠因為在乎所以失落,這四天裡她認真面對自己:坐在台下四位入圍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,每個人都有25%的機會,不能因為自己呼聲高,入圍的機會就可以變成80%。凡事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,沒有拿到獎的這段時間反而學習到最多。」楊謹華誠實與反思的發言,讓人看到她身為演員的智慧。

很多人對楊謹華的印象,停留在《敗犬女王》的單無雙,這個強勢的現代女強人角色,這個角色和她在《一把青》裡飾演內斂沉穩的傳統女性師娘秦芊儀有著極大的反差。

「這個角色是在與導演碰面之前,正值我對未來演藝生涯,該何去何從的不安時期,向神祈求而來的,我跟神禱告:給我一個機會,可以擺脫框架,扮演過去沒演出過的角色,讓我可以改變既有的表演方式。當曹瑞原導演當面邀約我演出這個角色時,對我說:「一切就交託給上帝帶領吧!」讓我明白這個機會是上帝賜予的恩典,因為那正是我在夜闌人靜時,跟上帝傾心吐意的禱告。」曹導說:「原訂演出「師娘」角色的隋棠,因懷孕辭演,楊謹華願意「臨危受命」擔綱演出,若從信仰上的領受,他相信是「上帝早已預備的恩典」。楊謹華將原本只是小說中的「師娘」,幻化成血肉之軀,具體而靈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,他看到她在過程中完全的專注與投入,特別是對於每個演出的細節都全力以赴,這讓他印象深刻。」

楊謹華完美演出溫柔婉約、深受大家信任的大隊長師娘,詮釋她受盡顛沛流離、人情冷暖之苦,將她與大隊長江偉成,誰也離不開誰的羈絆,演得淋漓盡致。那一幕大隊長自殺時,師娘像失了魂一樣跌坐在地,直到看到飛機在空中向老長官致敬才崩潰大哭,哭得肝腸寸斷,令人心酸。

在拍攝逃難時被強暴的那一幕,簡直從天堂掉到地獄,13秒中滿是折騰。回憶起那場戲,她說:「拍被強暴的那個過程,整個人哭到累翻,血管爆掉;但是,這不是最痛苦,最痛苦的是在甲板上親手殺了強暴犯,好痛苦,太痛苦了…。」拍戲的時候,整個人幾近崩潰,身體冰到受不了,完全緊繃。這場戲總共拍了兩次,第一次的時候,我的情緒放太出來,導演希望再來一個,要情緒收在裡面的,當喊卡的時候,我是衝到甲板上的欄杆邊,緊抓著欄杆,對著海放聲大哭,因為太痛苦了……女人一輩子要面對被強暴的巨大痛苦,卻必須繼續假裝堅強的活下去,真的很痛苦。」連導演曹瑞原都說,看到楊謹華痛苦地演出,「真的非常不忍心…。」

儘管楊謹華攀上演藝生涯的高峰,卻始終讓她沒有發自內心的開心過,牧師一句和家裡父母親關係好嗎?一語點破她內心一直無法解開的心結,她終於明白內在那個尚未填補的空缺,是來自於小時候父母親之間的關係造成對她深遠的影響。

21歲曾因父親的嚴厲,誤解他對媽媽肢體上的施暴而離家,父母離婚後她跟媽媽同住而與父親斷了連繫,父女之間的隔閡與界限始終存在,小時候總覺得媽媽是被欺負的,所以老是向著她,但隨著年紀慢慢增長,發現其實都是上一代的事,我們這一代不能這樣。爸爸不是壞人,不是陌生人,他是我的爸爸,過去的事都過去了,我只想修復與父親之間的關係。」

「和父親見面當天,父親說著他這些年來的愧疚,我說著我這些年來的孤單,聊著聊著我們都哭了……」楊謹華坦言:「自己很重視家庭關係,這比擁有多少財富都還來得重要。我相信,維持良好的家庭、親子、同仁、朋友的關係,因為人格的健全,才會有很多人願意給予機會。」

「這幾年,我學到最多的是自己用甚麼心態面對事情,以前我個性很急,容易鑽牛角尖,慢慢地越來越明白,人可以因為挫折、沮喪而失落,但一定要從失落中學到些什麼,挫折就像一面鏡子,會讓自己一步步離自己越近。因為人生中高高低低的起伏,其實都是生命的重要養分。獎項當然是一個肯定,但是,在得與不得的那一頁翻過之後,人生仍舊要繼續往前走,我對自己說,莫忘初衷,既然自己是一個喜歡表演的人,那麼,所有的好與不好,都將成為日後的果實,這是作為演員最大的資源與養分,儘管每一次在沮喪或挫折時,都會有一種從天堂到地獄的感覺,但是我越來越懂得感謝挫折,因為它讓我的心可以擁有更大的世界。當我把眼光放大放遠,我的心也就寬了,可以更從容的走向未來。」

有人說:《一把青》裡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楊謹華飾演的師娘,光看她在《一把青》的表現,不會相信她是演偶像劇出身的。內斂、沉穩,哭的時候不能大哭,咬著唇把淚吞下肚,笑的時候不能大笑,摀著嘴怕把短暫的幸福笑走,這樣收得令人屏息的演技,雖是金鐘之遺珠,卻不愧為是「無冕影后」!

延伸閱讀:【人物360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