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滴永恆的淚珠-泰姬瑪哈陵
2018/04/05 11:31
記者|莊睿庭 圖|莊睿庭地區:台灣高雄

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,看過的人無不讚嘆它的美麗與這段永恆的愛情。泰姬陵是蒙兀兒帝國第5任皇帝沙賈汗,為了紀念已故第二任妻子姬蔓•芭奴(封號為慕塔芝瑪哈)而興建的陵墓。(註:蒙兀兒帝國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,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王國)。
泰姬瑪哈陵中的泰姬,是Taj的音譯,為皇冠的意思,而不是長眠於此陵墓皇后的稱呼。泰姬陵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美麗陵墓,於1983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,也是全世界知名的古蹟景點之一。另外有此說法,去印度如果沒有去泰姬瑪哈陵的話,等於沒有去印度,可見泰姬陵已成為印度人引以為傲的精神象徵,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及當地觀光人數數以百萬計人次,泰姬陵所帶來的觀光效益可見一斑。
泰姬陵自1631年開始建造,在1653年完工,費時22年,投入成千上萬的人力,在皇帝督導監造下由一組建築團隊共同執行,完成這美侖美奐的大理石藝術建築,泰姬瑪哈陵正門是一座紅砂岩建築,是典型回教樣式,正門上方,前後各有十一個白色小圓頂,每個圓頂代表一年,圓頂總數就是泰姬瑪哈陵完成的建造時間。主陵陵高250呎,四角各有圓柱形高塔,分別向外傾斜12度,原因是避免地震倒塌時向內壓壞主體。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概念是平衡、對稱,有四座小圓塔、四支尖塔及前庭由水道區隔出的四方形庭園。
泰姬陵佔地廣大,陵區有前庭、正門、蒙兀兒花園、水道、陵墓主體及左右兩座清真寺,進入主陵需脫鞋或穿上鞋套,陵墓主體是不規則八角形,中央有半球圓頂,陵墓內部沒有燈光,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座石棺,但石棺內是空的,沙賈汗及皇后埋葬地點在地下土窖中。泰姬陵的建築材料來自世界各地,白色大理石上的裝飾不是畫出來的,而是先行雕刻出形狀再鑲嵌寶石或半寶石,所嵌入的寶石計有28種。
泰姬陵如同一個白色立體布幕,隨著早中晚不同光照,映入眼簾的盡是嘆為觀止的顏色變化,陰天雲霧壟罩,彷彿海上蜃樓般的夢幻,蒙上千變萬幻的神秘面紗,多麼自然的與大地融合,所以總會帶給人一股特別的感動,印度詩人泰戈爾用詩句讚嘆泰姬陵是「一滴永恆的淚珠」。
不敵工業發展所帶來的代價,空污讓白色大理石圓頂正逐漸被染成混濁的黃褐色,印度政府為了保護泰姬陵,今年1月開始限制遊客人數,也將於今年進行主體及圓頂的美白清潔工作;另外泰姬陵附近的亞穆納河污染嚴重,化學物質含量偏高,也相對會影響泰姬陵的基座,所以印度政府開始大量栽種桑樹吸收二氧化硫,成立保護區。
美好的事物都必須用心經營,否則稍縱即逝徒留傷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