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抹天青-汝窯九百年傳世絕美風華

2018/09/25 14:25
記者|鄭聖玲  圖|鄭聖玲地區:台灣高雄

歲末年終之際,回顧2017年世界藝術市場萬眾矚目的亮點,無疑是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17年的珍藏--「北宋汝窯天青釉洗」,以2.6億元港幣的天價落槌,加上佣金約台幣11.5億元,刷新中國瓷器的拍賣紀錄,令人讚嘆咋舌!蘇富比的介紹指出,此件直徑13公分的汝官窯筆洗,釉如凝脂,天青猶翠,冰裂瑩澈,器形巧緻雅絕,底見三芝麻花細小支釘,「通器完美臻善,當屬汝官瓷之範」。在鑑賞家的心目中,汝窯始終是獨領風騷,足以視為青瓷的典範。 

自古有句名言:縱有家財萬貫,不如汝窯一片。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筆洗,究竟有何魅力與珍貴價值,在收藏界如此風靡?目前全世界現存的宋代汝窯屈指可數,各界說法不一,但可確定的是不超過百件。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有21件,北京故宮有19件為最大宗,其他多屬英國、日本、美國等博物館收藏,為私人典藏品的約4件。在台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中,有二件就是汝窯。曾有人形容:天下博物館無汝者,難稱盡善盡美也。可見汝窯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寶,難怪在拍賣市場創下這樣驚人的風潮和記錄。

汝窯生產的汝瓷,是中國北宋時期非常重要且具代表地位的瓷器,因產於汝州而得名,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。位居宋代五大名窯“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”之首,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「汝窯為魁」之稱譽。

汝窯的盛名始於北宋徽宗。宋徽宗在歷史上的定位是個治國無方的昏君,但是在書畫藝術上,卻締造了一個輝煌無比的時代。相傳宋徽宗在夢中見到雨過天晴後,天空呈現的天青色,讓他深深著迷,念念不忘,於是命工匠燒製這樣夢幻中顏色的瓷器。最後汝州工匠技高一籌,因此汝窯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,天青色釉就成為汝窯瓷器的最典型特徵。

另有一說:當時汝窯專為宮廷燒製出特殊顏色的瓷器,請宋徽宗為色定名,徽宗非常喜歡這顏色,御批「雨過天青雲破處,者般顏色作將來」,因此「天青色」便成為汝窯的標誌和特色。可惜汝窯的燒造時間極短,只有大約二十年,因宋徽宗的青睞而登峰造極,卻也隨著北宋的災禍敗亡如曇花一現般銷聲匿跡,技藝至此失傳而成絕響。

汝瓷造形簡約秀美,高雅素靜,這與宋徽宗篤信道教,崇尚自然清雅,含蓄質樸有關。天青釉色青中帶藍,溫潤如玉,因此被世人形容:似玉,非玉,而勝玉。相傳這般特殊難得的天青色,是因「瑪瑙入釉」的緣故,才有如此獨具的色韻。雖未能證實,但在汝州附近的確有瑪瑙礦生產,也讓汝瓷以瑪瑙入釉的說法,更增添了獨特性與可信度。

汝窯是香灰色胎,胚胎薄,在口沿處會映出肉紅色的胎色。自古便以“青如天,面如玉,蟬翼紋,晨星稀,芝麻支釘釉滿足”形容汝瓷經典絕妙的特色。天青、粉青、豆青等呈現清雅純淨的色澤;釉面如玉般晶瑩溫潤,絕美脫俗。釉面的開片,深淺相互交疊錯落,彷彿是透亮閃爍的蟬翼,有「梨皮、蟹爪、芝麻花」的紋路,甚至有的像魚鱗,有的如冰裂,裂紋層層疊疊的變化,巧奪天工,讓人目不暇給。

「開片」是高溫燒製器物時,胎體和釉料因膨脹係數相差大,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較大,所產生的一種開裂現象。起初應該算是燒製的瑕疵和缺陷,但因釉面的裂紋並不影響整個器物的完整,甚至匠師們掌握了開片的技術,將原本難以控制的釉變,轉化成美妙且獨一無二的裝飾,反而產生了始料未及、鬼斧神工的藝術效果,也算是一種「無心插柳柳成蔭」的特有絕活了。

汝窑器釉厚,釉中有少量氣泡,古人稱為“寥若晨星”,在光照下若隱若現,就像閃爍的晨星。從汝瓷殘片的斷面,肉眼可見到一些稀疏的氣泡嵌在釉層的中、下方,這些出現在內層的殘留氣泡,也成了鑑別汝窯的特徵。

「芝麻支釘釉滿足」說明了汝窯施釉方法非常講究,器表及器底都滿釉,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汙染,會用極為細小的支釘支起底部,防止沾黏,所以底部會留下細如芝麻大小的支釘痕跡,是為「芝麻釘」。汝窯支釘是單數居多,通常是三或五點支燒。

綜觀被稱為「天下瓷王」的汝窯,以其精湛的工藝,樸美脫俗的氣韻風采,在中華民族陶瓷發展史上,確實具有魁首的意義和地位,也因為其爐火純青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,足為中華藝術史上「神形兼備」的瑰寶與典範。

延伸閱讀:【生活360專區